资讯|2024(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于厦门举办
10月16日,2024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北京新闻发布会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推出23场展览,呈现来自法国、西班牙、德国、印度、日本、加拿大、美国和中国艺术家约2000件作品。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是厦门市集美区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合作的文化艺术交流项目。自2015年创立以来,摄影季以开放、多元的姿态汇聚全球优秀影像作品,不断带来最新的国际视野,并且大力支持华人影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策展,推动其在公众视野中的广泛传播与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迄今为止,集美·阿尔勒已成功举办了300余场来自中国、亚洲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精选的展览,呈现了EMC官网登录入口超过700位艺术家的作品,并组织了800多场公众活动,累计吸引超过50万观众。
“年度阿尔勒”单元旨在于向中国观众同步最新鲜的国际视野。今年7月,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以“表面之下”为主题再次拉开帷幕,其中5场精选展览即将来到中国展出:《地心游记》(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德·梅德);《新农夫》(艺术家布鲁斯·伊斯利);《日常巴洛克(2014-2019)》(艺术家拉杰什·沃拉);以及由奥德丽·伊卢兹策展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单元《扬起尘土》(艺术家科琳·朱尔丹,由法国洛里昂Le lieu de la photographie呈现)、《电子遗产》(艺术家弗朗索瓦·贝拉巴斯,由法兰西岛摄影中心呈现)。
克里斯蒂娜·德·梅德。《行程中的阻碍》,《地心游记》系列,2021年。图片由艺术家/玛格南图片社提供。
布鲁斯·伊斯利。《1952年,精选的土豆品种划分为16个品类》,《新农夫》系列,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拉杰什·沃拉。《乌帕尔布帕村》,旁遮普邦贾朗达尔区,2015年。图片由艺术家/PHOTOINK画廊提供。
科琳·朱尔丹。《拉斯图尔》,《扬起尘土》系列,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024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与小红书摄影联合发起“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发掘和向国际舞台推广华人影像创作者。今年,4位策展人受邀提名共8位华人摄影师入围并举办个展。
罗玉梅,《客途秋恨—打铁锈》(视频静帧),2021年至今。13分钟。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马琼珠,《影她。她影No.017》,2021年至今。喷墨打印。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郑安东,《如何(未)命名一棵树》系列,2022年至今。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阚辛,《等不到日落的人》(1),2023年。收藏级艺术微喷,24 × 30英寸。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王凝慧,《无题》,2024。艺术微喷,120 × 80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上海胶囊画廊。
程晓敏,《向水之洞》,2022。收藏级喷墨打印与老照片,50 × 6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徐喆,《来自档案的图像-手术室,1978年5月8日》。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贾煜,《牧民的日常》,2012年拍摄于达教村。数码摄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发起于2021年,以扶持年轻影像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该奖项通过策展方案公开征集、专业评审团评选、影像策展课程培育、项目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举措,吸纳更多优秀策展人参与影像的跨学科研究。
今年,“亚洲影汇”再度将目光投向日本,聚焦曾活跃于20世纪日本摄影黄金年代的摄影家深濑昌久曲折起伏,充满戏剧性的艺术生涯,梳理其历时四十年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勾勒艺术家艺术探索的完整轨迹。《私景:深濑昌久摄影展》由小菅智和齐燕联合策划。
“摄影季特典”本年度将特别呈现中国民国摄影史上重要的人物,骆伯年。《浮光:骆伯年的摄影探索》由胡嘉雯策划,致敬骆伯年先生对中国早期摄影艺术发展的推动。
骆伯年,《汲瓮》之一, 1932。明胶卤化银,8.2 × 5.9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中国律动”单元将聚焦青年艺术家的摄影与影像创作实践。展览《多么希望你在这里》由李子健策展,艺术家包含:白林、黄嘉杨、何烨、兰东梁、史宇、王忆冰、汪正翔、文豪、颜祺涵和杨维翰。
“无界影像”单元呈现多元文化和视角的碰撞,本单元的三个展览分别呈现摄影家高原、罗冬和黎晓亮的作品。展览由施瀚涛策划。
高原,《“摇滚中国乐势力”参演人员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演出结束后退场》,1994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小红书于2024年8月1日推出了“小红书影像大赛”,旨在激励平台创作者通过镜头捕捉生活的美好,呈现丰富多元的视角。本次展览由滕青云和李子健策展。
赵梦佳,选自 “留在人间祈祷” 系列,2024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